2011年11月29日

到高雄的週末




這個周末我們舉家到高雄度過
原本是因為我星期六在高雄要辦一場活動,所以勢必一整天無法陪小孩了
後來轉念一想,既然婆婆住在高雄,那何不把小孩也帶下去
也請老公下高雄
一來讓孩子有得玩,二來讓婆家有跟孩子相處的機會,三來也讓娘家父母休息一下(平常孩子跟我在台中,由爸媽幫忙照顧),四來我也不用因為假日公差心生罪惡,掛心在家等我的老公孩子們,最重要的是讓老公有個機會可以探望他的父母(因為平常每周末他都是來台中看孩子跟我)
他們到高雄一起玩,公婆自是開心,也帶著他們到處逛逛,想著天倫之樂外,也就不會那麼難過我假日無法相陪了

當天活動辦的很成功,回去的時候我帶了兩頂小斗笠,準備給孩子玩玩
星期日我們幾乎都呆在婆家休息聊聊天之類的
看得出來老公很高興
我想他也驚訝於我主動提出的建議吧

2011年11月25日

自己帶的不同


這幾天回家後盡力想跟孩子們培養感情
兩個女兒一見到我就會伸開雙手
但是到了晚上睡前,emma便會吵鬧著想要睡覺
我抱了半天起不了作用
沒想到媽媽一上來抱著她,她居然就不哭了
讓我這個當媽的覺得我還真不了解自己的女兒
不像我對Lia那樣的了解
這大概就是自己帶跟不是自己帶的差別了吧
媽媽一抱她下去沒五分鐘她居然就睡著了………….

2011年11月23日

忙碌中的獨處

這幾天忙著工作上的事情,回到家只剩些許時間陪孩子們玩耍
他們適應的倒是不錯
只是Lia會一直問我可不可以跟我一起去上班
有幾回早晨我出門前  她就醒了
敏感的她看見我換上衣服  立刻哭了起來
不要讓我去上班

每回我都將她抱在懷裡  輕聲安慰
一直到她願意讓我出門為止
有一回  她說要跟我一起去上班
我只好告訴她  媽媽先去問看看可不可以帶小朋友去
因為媽媽上班的地方都沒有小朋友  妳來的話會很無聊的
她乖巧的說好   放開原本圍繞著我頸項的手
當天中午我打電話回去
她一接起電話便問我妳有沒有問可不可以帶小朋友去?”
回到家  她一見到我又問可以帶小朋友去上班嗎?”
我只好告訴她媽媽問過了  不可以ㄝ!!”
~~~好吧!!”出乎意料的,她接受了這個答案

昨天晚上我回家
家裡空無一人,想來是爸媽又帶著她們出門了
我在房間裡,品嘗著一個人獨楚的滋味
放著我喜歡的音樂,就這樣靜靜的待著

想想我好久沒有這樣靜下來
思索著目前的生活
想到每回一到家  emma邊敞開雙手伊伊阿阿朝著我滑過來(坐學步車)
Lia則大叫著媽媽朝我跑過來
兩個都要我抱抱  我想他們是滿心期待見到我吧

那我是不是要想怎麼樣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品質呢
Lia會不會覺得無聊?
Emma會不會睡太少?
媽媽跟爸爸會不會因為太累?
這是個互相牽連影響的結果
Lia無聊就會吵爸媽陪她玩…emma也會被吵到所以不容易入睡
Emma不睡就更累到爸媽
爸媽被煩久了就會煩躁
如此救惡性循環下去了

….我會不會自己想得太糟了
樓下門開的聲音
兩個孩子活蹦亂跳的開朗聲音喊著我
媽媽~~媽媽~~~-àLia
阿阿阿~~~àEmma




2011年11月15日

工作中的生活

恢復工作的生活,其實還滿充實的
一早就趕赴工作場地
下了班又趕回去看可愛的一對寶寶
陪他們吃吃飯...看看電視...玩一玩
然後在一起跟老公視訊一下
基本上還真沒有空閒的時間

每回出差 在高鐵站等車的空檔
就會想要買一些東西帶回去給孩子們吃
蛋糕 鬆餅 可頌....哎呀 !!台中高鐵站應該再進駐多一點商店的
我相信有很多職場父母跟我一樣
回家前想買東買西 的回去"討好"自己的寶貝們

Lia較不黏我囉
她現在寧願跟阿嬤去散步也不跟我上樓玩了
Emma喜歡黏著我~~但是也喜歡黏著阿公....
兩個寶寶漸漸用自己的步伐成長獨立了
媽媽是不是感覺有一丁點失落呢

2011年11月9日

第一回週末相聚

上星期週末
是我們第一次在週末相聚,老公會到台中來
不過他要先參加公司車隊在台中大甲的200K單車挑戰賽
因為他以前就常參加類似的活動,所以我也沒多想

星期六當天,他不時有打電話來連絡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5時許
他近台中家門  看起來一跛一跛
原來是在最後的55K出了車禍..........................
前方有人突然停下來,所以後面的人煞車不及,摔成一團
剛好老公那實在喝水,只用單手騎車
他緊急煞車後便飛了出去

我們都很擔心
看來這活動是太有風險了一些
於是大家開始力勸他別太狂熱了

隔天我們一同聚了餐(餐點太好吃 忙著吃忘了拍照)
後來帶他去逛逛

兩個小寶貝依聽到要走走可開心了

到台中的日子(二)


今天已經是星期四了,再過四天,便要開始我上班族的生活
在台中住了幾天,孩子們基本上還滿適應的
只是昨天Lia突然說想要回台北,她說好想爸爸
我安慰她很快可以見到爸爸

昨天早晨Lia起床時,問她要不要去幼稚園
她說,等到了幼稚園見著老師,她又說不去了
雖說沒在幼稚園哭過
但是昨早她還挺堅持的,不脫鞋就是不脫鞋

我後來細細問了她,她說不想去
問她要不要跟彬彬(前兩天玩得不錯的男同學)一起玩
她也說不要
我帶她在外面玩了一下遊樂設施,看她去意堅定
便跟老師說要先帶她回來,待隔天再試試看吧
我不想要勉強她,除非她真的覺得很有趣
所以適應期間長點也是無所謂的

回到家,媽媽說她可以也幫我照顧Lia
等她真得很想去的時候在帶她去
我很感謝媽媽的好意,但是她年紀也大了
帶兩個我擔心身體也會負荷不了
不過現階段,只好且看且走
希望能看出一個適合大家的方式

這幾天一直跟老公skype
但是我總是開起視訊後  就自動登出
然後就搞了半天  都在也登不進去了
真是…..本來還很期待科技可以縮短距離的說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解決的辦法

Lia越來越會說話了,最近口氣可像大人了
有一天,她在電視上看見黃嘉千廣告的那隻奶粉廣告
阿逗阿把拔XXX,聰明馬麻XXX~~~~~的那一隻
立刻手指著螢幕說我要那一個,我想要喝那個
所以我昨天就去幫她買了一罐,然後也幫她買了小不鏽鋼連蓋杯(因為她堅持她已經長大不用奶瓶)

昨晚睡前泡給她,她開心的喝完
然後說了一句"~~~~,這個杯子還滿好用的!!”
我跟媽媽在旁邊都嚇了一跳
說話好像大人喔,小孩的模仿能力真是不可小覷
所以我才堅持要帶在身邊,既然要模仿也得像我才行

2011年11月8日

復職一週 孩子們適應還不錯

一晃眼 復職都過ㄧ個禮拜了
人真是容易習慣的動物
前幾天我還頻頻打電話回去探尋兩個孩子的狀況
三天後就比較沒有這個舉動了
也許也是因為對我母親很放心的原因吧

據媽媽說
Lia一開始頻頻問我去哪裡了
她說去上班
Lia又問去哪裡上班
為什麼要上班
然後不斷的跟母親說她很想我

晚上聽媽媽轉述
我心裡覺得好窩心
不枉費我親自帶她兩三年
親情就是這樣慢慢建立 緊密的連結

現在我一回到家
Lia會立刻飛奔過來 抱我
emma則是在學步車裡揮舞著雙手 要我去抱她
我覺得自己好像麻雀媽媽
飛回巢裡 有最需要自己的麻雀寶寶在揮舞著雙手
期待溫暖的懷抱

2011年11月2日

為什麼自己帶孩子

復職日當天
人事室的同事们說我大大跌破他們的眼鏡
說生產前嬌滴的我   怎麼可能會自己帶孩子

自己帶孩子很累  但也很滿足
可以明顯感覺與孩子間的"連結"

剛好讀到這篇文章  也提到孩子身上與母親的那種連結
所以轉貼過來給各位一同看看

********轉載********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母親曾經花不少時間陪我一筆一畫的寫字,告訴我字的結構與如何才寫得漂亮的基本概念。

我記得她帶著我做的許多大小事……每多活一天,我對這些滿是滋味的回憶就多喜歡一些。

TVBS「看板人物」訪問女兒和我的節目播出以後,很多朋友都知道了她申請美國大學,同時被七所名校錄取的事。多數人碰見我,除了恭喜,就是好奇我怎樣教小孩的。只有一位老同學見到我,竟表情認真的問我說:「你生女兒的前一個晚上,有夢到飛龍騰空而過嗎?」

民國八十年,是新潮愛美的準媽媽們開始流行算命擇日、剖腹生產的年代。一個九月底的凌晨,我選擇自然產,在陣痛開始四小時後很順利的生下女兒。前一天晚上我一夜無夢,生產當日無風無雨,很可惜的,天空也沒有奇景異象。

就像所有家庭一樣,據說女兒被帶進嬰兒室時,隔著玻璃,婆婆和老公一邊錄影留念,還不忘一邊數著孩子的手指頭是不是各五根,就怕孩子有先天性的缺陷。從陣痛、破水到分娩,我沒有打麻醉藥,因此整個過程歷歷在目。

經過那一番折騰,我確信這個後來被大家稱為「外星人」的小孩,是我懷胎十月生下來的……除非,在醫院有外星人臥底把「她」掉了包!

我媽一早就趕來醫院看我。她一踏進病房,我立刻忍不住狂呼:「媽媽……以前我如果有什麼不乖或惹你生氣的地方,對不起!請你原諒我!」

她一臉愕然,聽我歇斯底里的繼續把理由喊完:「生孩子,實在是太、痛、了!」

爸爸也很偉大,但沒有一個男人有機會經歷那種被迫使盡全身力氣將孩子推離自己、肉體撕裂的極大痛楚。

從生命開始孕育的數週後,一個母親就開始感受到全身性的微妙變化,一種發自內在,滲透到所有細胞的生命力量。當然,更沒有任何男人可以親身體會,這種跟孩子十個月心血相連的臍帶關係。所以,在我懷孕之後,就決定要自己帶孩子,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比親生母親更適合照顧嬰幼兒期的小寶寶。

生產的過程,只有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更加堅定──我發現,對孩子最根本而巨大的影響力,其實從胎兒細胞形成的那一刻起,老天就已經把它交給了孩子的母親。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對我母親有非常深刻而且不一樣的感受。

用心,陪孩子成長
我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同時也是受過大學教育的現代母親。她和我父親是在大學時自由戀愛,克服了不少困難和阻礙才結婚的。婚後她跟著父親回到屏東家鄉高樹,曾經擔任國中老師;她說當時的高樹村很鄉下,對外交通連座橋都沒有,還得靠竹筏。後來我父親轉而從事旅遊業,他們就帶著我兩個哥哥北上,全家只有我在台北出生。

來到台北以後,我母親就放棄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

我有很深的印象,即使在台北,小時候填學校的家庭資料表時,意外發現同學母親有大學學歷的並不多。我曾經問過她,當年放棄工作有沒有遺憾。她笑著說:「當然有!除了多生很多氣,還少了好幾百萬的退休金!」

我童年回憶的畫面裡,充滿了母親的身影,溫暖而清晰。

我記得大約六歲時,有一次我們母女倆去逛街剪布一下午回來,她才發現忘了帶鑰匙出門,我蹲在家門口等,看著她匆匆忙忙帶鎖匠回來的情景。

我記得有次發燒躺在床上,她摸了我的頭之後出門,去東門市場買了一顆美國進口的、很貴的蘋果給我「一個人」吃。

我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我在巷口玩,媽媽用跑的出來叫我回去接同學打來的電話……那是我家開始有電話的第二天,我此生接到的第一通電話。

我記得當我要去讓小販爆米香時,她都用克寧奶粉的罐子裝米給我。我記得她做的鳳梨冰的味道和口感,也記得她烤的蜂蜜蛋糕的形狀和香氣。我記得她帶著我做的許多大小事……每多活一天,我對這些滿是滋味的回憶就多喜歡一些。

只要有電視節目製作人要我邀請最感謝的人一起上節目,我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問:「可不可以找我媽媽?」

把最珍貴的,給孩子
一直到今天,我仍深深感受到我媽媽對我的影響;即使相隔數十年,我連教養孩子的方式,跟她對我的教養方式也沒什麼兩樣。有些「橋段」甚至連台詞都沒變,像「碗裡的飯菜沒吃乾淨會嫁個滿臉麻子的老公」,這種可能不為現今教育專家認同的恫嚇式教養方法,卻讓我至今仍保持著非常珍惜食物的態度與習慣。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曾經花不少時間陪我一筆一畫的寫字,告訴我字的結構與如何才寫得漂亮的基本概念,而她那一套方法,十幾年前我也幾乎照本宣科的拿來教我的兒女。

除了比我媽多讀了點書,我的個性沒她那麼好,我的手藝更是差她十萬八千里,所以,我想我一輩子都沒辦法成為像她那麼棒的母親。我唯一學得來的,就是和她一樣,把我一生最珍貴的資產──時間──給我的孩子。

媽媽常說,我女兒比我優秀。她最愛舉的例子是,女兒從小生活就很有紀律,不像我小時候滿懶散的,很難叫起床。

每次我媽走進鐘錶店,劈頭就是對店員說:「請把你們店內叫得最大聲的鬧鐘賣給我。」而我還是一樣,用三個鬧鐘也叫不醒。我媽一大早就必須一邊做早餐,一邊伴著鬧鐘鈴聲一直狂叫:「旅珠!旅珠!」所以她總是說,她要把「旅珠旅珠」這個聲音錄下來放一千遍。

過去這些年來,我出國請她來家裡住、幫忙陪伴孩子時,她發現每天早上,我女兒乖得很,輕聲叫一下就起來了。

最近她在電視訪問裡,又再次拿這個例子強調我女兒比我優秀,我就回敬她一句:「喔!這樣表示我是比你好的媽媽,因為我教得比你好!」哈哈!

延伸閱讀
>>女兒來自史丹佛的一封信>>不容妥協的教養「堅持」>>小一,就把習慣養好>>梳頭髮的親密時光




寶瓶文化出版
《梁旅珠教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