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很喜歡讀一些女性歷史人物的傳記。
結了婚進入家庭後,這才發現男女在先天上就是有差異的,有人說無論社會多麼進步,兩性是多麼樣的平權,家庭始終是社會結構中最保守(傳統)的一環,我一直到自己進入家庭,成為母親後,才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涵意了。無論是多麼樣獨立自主的女性,進入家庭後就會面臨種種的環節需要妳去處理,而這些種種往往會耗費許多寶貴的時光,因而對妳在意的其他方面產生阻礙,妳說這些也可由男人處理嗎?當然可以,但是很多時候妳會發現,是自己選擇寧願由妳來處理,是自己選擇投資男性的生涯而非妳的生涯,簡單說來,因為社會的價值觀跟標準,無時無刻不影響同身為社會一分子的我們。這讓我明白,問題並不在於男女是否需要平權,問題在於我們需要接受這些先天差異,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去面對這世界。
於是我相信,自古以來一定有著許多睿智的女性,能夠不以男性的方式對待這世界,我開始特意找尋女性歷史傳記,不過很可惜,這方面的資料並不多,會流傳下來存在著的,都是美人居多,多數的美人均對君王有些不好的影響,因而歷史上常說"紅顏禍水",不過仔細想想人家長的美也不關你的事,當男人管不住自己的時候,就會在悔恨之餘將罪名栽在女性頭上了。
上回看了些林徽音的傳記並讀了她所著的一本"淺談中國建築之美",對於其靈犀瑞犀的內涵與文采,莫不崇拜,女性的美想來除了外表之外,更需要由內發自向外的靈氣蘊含才得以長久支持這份美麗吧!即便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家,在文壇 建築圈得見芳蹤,不過也是將其所畫所著之資料支持她的先生,以協助梁思成創立中國第一個建築系所。在生活困苦並且需要照料小孩的同時,她仍然在暗夜起身,以精神意志拖著疲累的身子完成那些著作及圖,我認為那是因為她對建築對中國有一分難以磨滅的熱愛,讓她無法不燃燒自己,將她所見的所想的向世人推薦,我們都知道她後來死於肺病。
她向保守的中國說明了一件事,誰說女人能盡力的地方,只能規範在家庭內。
最近,開始迷上大陸劇,這些劇近幾年的拍攝手法,讓我覺得驚嘆,有時候好好觀賞一部戲劇,也是讓耳目心都能獲得美好的一種響宴。
選擇上,我仍是以歷史劇為主,前陣子看了西施傳記,說是傳記也不太算,前後加起來不過10來頁的篇幅,內容稍嫌短少了,主要說的是她與范蠡定情在先,而范蠡為救越國,將她送往吳宮在後。這裡面有很多有趣,值得探討的地方,不過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正史上對西施這號人物究竟存不存在仍沒有確切的定論,因為並沒有確實出現西施名字的記錄,而在後面朝代編撰的歷史裡才出現,如果有這號人物,那麼她即使做出美人計這樣大的事件,也不如勾踐范蠡的臥薪嘗膽,如果並沒有這號人物,那麼男性真喜歡拿女性來點綴歷史,穿鑿附燴,結論就是,無論女性是不是做出改變歷史的事情,最終都只會被淡化,做為美化歷史,增加趣味的點綴角色而已。這真是令人遺憾。
今天看了一幕,深有感想,吳王后為保自己的兒子繼位,接受握有兵權的伍相國提議合作的方式,要直接除去吳王。我覺得很驚訝,但同時我想起了先前聽的一個演講,一個生物學家說動物對基因繁衍的優越性十分重視,母獅子有了小獅子後,便會對其他公獅子的求偶無感(你知道獅子們沒有婚姻制度,姑且不探討是不是一對兒的問題),公獅子為追求母獅子,會將她的小獅子咬死,然後母獅子沒了小獅就會重新進入發情期,而母獅子的這種變化就是為了繁衍。當有小獅子時,便會對公獅充耳不聞。
蜘蛛亦是如此,母蜘蛛生出小蜘蛛後,公蜘蛛便以自己的身體提供牠們養份,那所以人的世界裡。。。有吳王后這樣的行徑自然也就沒那麼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