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已到了端午時節
今年的氣候不復以往
該有的梅雨季節並沒有出現
想到這兩三年參與的氣候變遷研討內容
不禁讓人擔心
氣候異常的表徵下 所代表的會是什麼現象
最近老公終於同意為家裡添購冷氣
出發點是為了寶寶
我知道他真是非常愛女兒
才做出了對環保無益的決定
在他德國思維的腦子裡 充滿綠的色彩
交往之初
我很訝異 怎麼會有人可以身體力行的去實現這麼廣泛又不具體的議題
後來在看過網路上的ㄧ段故事後 我便理解了
故事是這樣敘述的
幾個台灣的朋友旅行到德國
以相機拍下了他們昂貴的垃圾袋
然後疑惑 這樣的成本應該不需要那樣貴的價錢
接著繼續描述他們到餐廳覓食的經歷
他們點了ㄧ堆食物
大快朵頤之後 準備再點
老闆娘疑惑的問他們:你們點那麼多 吃的完嗎?
台灣客回答:不用管我們吃不吃的完 我們帶很多錢
語畢
老闆娘生氣的拒絕賣食物給他們
並說”大自然的資源就只是那些,你們吃不完,為什麼要繼續浪費?這跟有沒有錢沒有關係?我不願作你們的生意”
他們民情看的
是整個環境與社會的成本
而非侷限在個人
所以ㄧ個垃圾袋才值那麼多錢
生活裡
我也曾為了這樣的作法感到麻煩
老公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徹底
能放到回收箱的 如果沒分類出來
他會非常不舒服
我們的分類或許比大樓的垃圾分類還要細很多
住飯店的時候要求關掉冷氣
坐計程車的時候要求不要開冷氣
買便當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帶回衛生筷
他也會很難過
其實 綠世界這也是我的理想
只是以往馬虎實踐
市井小民的作法或許無法有顯著的效果
但至少
我們的心靈平靜 充沛
因為我們為所居住的環境品質盡過ㄧ分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