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

林徽音何以離開徐志摩

這段時間讀徐志摩的書籍,徐筆下的文字引發我的興趣,
那些文字不單單看起來只是文字而已
字裡行間,似乎還透著某種型態的振動,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渲染的張力
一種無形的魔力

詩人的性格多愁善感,處處能引發詩意
好一點的說法,是能看見事物的美
但另一方面,多感,多愁,是不是也容易觸景而留情呢?

倘若世間真有一種愛能永恆
那會是徐對林徽音的愛吧~~
超越了世俗,超越了階段,超越了型態
無論世間的身分,都不會抹去的,一種愛

那是怎麼樣的一種愛呢?

徐面對林別嫁他人的選擇,寫了一首詩--你去



你去,我也走,我們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條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燈一直亮到天邊,
你只消跟從這光明的直線!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輕些腳步,別教灰上揚起,
我要認清你遠去的身影,
直到距離使我認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響你的名字,
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裡,
為消解荒街與深晚的荒涼,
目送你歸去‧‧‧
不,我自有主張,
你不必為我憂慮;你走大路,
我進這條小巷。你看那株樹,
高抵著天,我走到那邊轉彎,
再過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亂;
在深潭,有淺窪,半亮著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紛披的眼淚;
有亂石,有鉤刺脛踝的蔓草,
在守候過路人疏神時絆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膽,
凶險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遠,我就大步的向前,
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鮮;
也不愁愁雲深裏,但求風動,
雲海裡便波湧星斗的流汞;
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
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 你!
                                        
                                            七月七日


                                                        

徐對林的愛戀,並不因為林嫁人,或者成為母親而有改變
這真是超越現實的靈魂之愛吧

對於林為何明明愛著徐志摩,仍選擇隨父親回國,嫁給梁思成
人間四月天一劇多所著墨的是林徽音的家庭

因為母親是家中是大媽,只有林一個女兒
面對其它房的兒女成群,深怕家中地位不穩
因而對林徽因有很深的期待
徽音可以說是為了母親,選擇了能提供好女婿身分的梁思成
至少,他沒有結過婚
還是一代大師梁啟超的兒子

文獻中還有些蛛絲馬跡
可以看出善良的徽音怎麼下決心離開徐志摩的
我想接下來找到的這篇文,應該是她做決定的原因
因為徽音原本可以在英國等待志摩從德國歸來,以相聚
而志摩也是滿心期待的想著,陪幼儀前往德國回來後,就能圓與徽音的這一場戀
誰知回來時,徽音已經回到中國(從這裡可以知道,她是要離開志摩的了)


徽音何以離開志摩,請見這篇文


文章摘自《文化人的人情脈絡》
作者:趙朕,王一心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林徽因是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司法部長林長民的獨生女兒,福建閩侯人,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1920年秋天,林長民應邀去英國講學,16歲的林徽因便順便隨同遊歷。
徐志摩在國內就與林長民相識。聽說林長民來到倫敦,要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演講,徐志摩一大早就趕往會場。在電車上他見到了十分景仰的著名作家狄更斯,但沒敢冒昧地上前聯絡。林長民的講演結束後,徐志摩找到林長民,請求他幫助拜會狄更斯老先生。林長民讓他第二天到林的住處去,仔細談談,以便引薦。
第二天徐志摩去林長民的住處時,恰巧林長民臨時有事外出,給他開門的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她那頎長秀挺的身材、俊逸瀟灑的氣質,以及純真謙和的微笑,給徐志摩一種天仙下凡的感覺。他們的交談中,徐志摩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就在眼前。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愛好文學,讀過徐志摩的詩作,也為徐志摩的聰穎的才氣、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他們彼此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自此,幾乎是每隔一兩天,一到飲下午茶的時間,徐志摩就不請自到。徐志摩到林家雖說有林徽因作陪,但是當著林長民的面,徐志摩總覺得有些話沒法跟徽因講,於是他就在未造訪的那一兩天給林徽因寫信。他熱烈、火辣的信,讓豆蔻年華的林徽因激動不已。她給徐志摩的回信也讓徐志摩讀得神魂顛倒。
有一天,徐志摩給林徽因寫了一封熱烈的求愛信,林徽因讀了心怦怦然,但冷靜下來一想,又覺得答應了徐志摩的求愛,就會給他的妻子張幼儀帶來傷害。在一次與徐志摩見面時,她勸徐志摩不要想入非非:“徐兄,我不是您的另一半靈魂。我們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補充。我們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們只能有友誼,不能有愛情。”說完就哭泣著跑開了。
此時的張幼儀早已從徐志摩在家裡總是心不在焉的樣子,估計他是心有所屬。特別是她見到林徽因之後,更是看出了她與徐志摩的曖昧關係。於是她決定離開沙士頓到德國去。她與徐志摩談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很快地得到徐志摩的認可。徐志摩沒有聽她說去德國的理由,就在三個星期後,送她到了德國。臨行前,張幼儀還讓徐志摩陪同她與林徽因辭行。

徐志摩從德國回來之後,就去找林徽因。不料,林氏父女已經回國了!房東的守房人問清他就是徐志摩後,就將林徽因留給她的一封信交給他。信中林徽因寫道:“我走了,帶著記憶如錦金,裡面藏著我們的情,我們的誼,已經說出和還沒有說出的所有的話走了。”又說:“上次您和幼儀去德國,我、爸爸、西瀅兄在送別你們時,火車啟動的那一瞬間,您和幼儀把頭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邊,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那目光直進我心靈的底蘊,那裡藏著我的無人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其實,在您陪著她來向我們辭行時,聽說她要單身離你去德國,我就明白你們兩人的關係起了變故。起因是什麼我不明白,但不會和我無關。”徐志摩讀完信頹然地坐在沙發裡,心裡一片空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