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經理說這樣(手臂很細,肚子大大的)的孩子是因為他們的蛋白質攝取不足,讓我覺得很震撼,我還以為瘦弱是因為食物缺乏,肚子大大而手臂小小的是因為染了某種病了,換而言之,我也是對營養的知識有些缺乏,不過你跟我一樣,認為只有非洲的小孩會有這種體態嗎?(這真是刻版印象...),事實上,還有很多開發中國家的孩子也會有這種形態(別忘了我們台灣在多數國家眼中,是屬於開發中國家),像是東南亞,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婦女普偏缺乏營養知識,可能會因為方便(或不想花時間準備)就餵給孩子隨手可以拿來吃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垃圾食物,長期下來這些孩子也會有手臂很細,但是肚子大大的特徵出現,驚!!!!,拿垃圾食物當正餐,這在台灣不是還算普遍的現象嗎?
回來之後,我開始留心觀察孩子每一餐中的營養分配,發現她們在正餐之前(因為我煮東西要時間)會吃麵包餅乾水果等等東西,之後正餐就只會吃一點點,而因為我們是崇尚蔬食主義,所以餐點幾乎是包含各種蔬菜菇類,根莖類植物以及各類堅果,頂多偶爾會有魚肉,這樣對於孩子成長以及我們成人蛋白質的攝取會不會不足呢?
我趕快上網查了一下(這是現在資訊時代的好處),成人男性一天需要83克,女性需要62克,另外網路上也有人說一般成年人,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0.8g的蛋白質,總之是沒有一個標準拉~
小孩子呢?
網路上查不到太具體的數字,大概是因為每個階段的小孩所需要的蛋白質量不同(類似會對應到體重之類的...)
所以中午休息時間就到旁邊的誠品查一下有沒有相關的書籍,我是指可以查到營養成分標準的資訊,但是書店裡陳列的清一色是"排毒餐""防癌""健康養生""怎麼吃才會瘦"
,由此可知大部分的書都是出給大人看的(這是當然的阿><),即使是針對兒童營養,書名通常也都是"給幼兒的食譜""如何調配寶寶副食品""小朋友愛吃料理食譜"等等...也就是說只會針對烹調方式說明,而非清楚告知我們營養應該分配大概的量是多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看起來應該是兒童營養的指南"小學生營養事典",不過內容也多在烹調方式如何才能有利小孩健康(像是蒸,不要煎...這一類的)等等,仔細翻了翻,才找到勉強類似的資訊(仍然沒有像成人一樣明確的數字,但是有份量的建議)。因為我想知道的是蛋白質,所以這裡以蛋白質為例
3歲以下,每日蛋白質是3份(我自己以每公斤0.8g來算,emma要12克)
4~7歲,每日蛋白質是3~4份(活動力較少用3份,活動力較多用4份)(每公斤0.8g來算,lia要16克)
這裡一份代表
大約是1顆蛋 三格豆腐 一塊魚肉(拳頭大)
因為emma是三歲半,Lia目前5歲半,所以我想應該是要朝向每日4份來做準備
早晨兩人會各喝一瓶羊奶,那就算是一份,中午...?中午吃甚麼我不清楚阿,雖然老師一直會寄每週的菜單給我,但是我幾乎都沒有看><,所以為了好好掌握份量,今後要看下小孩的午餐分配,不過就算中午也能吃掉一份蛋白質,那我晚上一樣要準備2份蛋白質才能足夠,這對我平常的料理可說是一個重大調整,因為我個人喜歡平淡的蔬食
所以查了一下資料,作為補充食材的相關參考
(以下為轉載)
堅果類也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堅果一般分兩類:一是樹堅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銀杏)、開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種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奇異子(Chia Seed)等。堅果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入菜,或者自製堅果醬
看來我要將孩子飯前點心,由麵包轉為荷包蛋,茶葉蛋或是腰果,核桃了...
最後一點提醒自己
果然孩子的需求與我們成人不同,需要我們好好為她們特別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