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談幸福
週六的天氣受颱風影響,雨下得特別大
我撐著剛買沒多久的小花傘,匆匆走向車站
今日上課的主題,是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他出身於馬其頓上流社會,父親是為御醫
因此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接觸科學教育
後來父母送他到雅典學習
在那裏拜了柏拉圖為師
所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是師徒關係
即使如此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卻常有不同見解
他最著名的一段話之一為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由此可知他對自己理解真理的堅持
柏拉圖曾希望所有統治者都學哲學
亞里斯多德則曾經教過統治者
後來他返回馬其頓教授國王的兒子
也就是後來的亞里山大大帝
一邊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
後來亞歷山大出征,他也就返回雅典繼續他的生涯研究
他擅長領域很廣泛,有生物學、邏輯學、心理學、倫理學、科學…等
這讓我們知道,人有興趣並且專研的領域並不一定只有一種
廣泛的涉略似乎能涵養出更豐富的人生觀
課程中老師提到
我們生命的目標是甚麼?
甚麼樣的東西使得生命值得活?
亞里斯多德認為答案為”幸福”
這裡的幸福不是指快樂而言,他指的是”一個人潛力的完全發揮”,不是短暫的歡樂而是一輩子那種極好的狀態
舉例說明:植物有其靈魂
這裡所謂的靈魂指得是生物原本的生存內建機制
就像鳥在天空,而魚只能在水裡
一個美麗的植物盆栽,在亞里斯多德眼裡是個不幸福的植物
因為它的”靈魂”受限(空間不足),它無法完全發揮它既來生有的潛力
短暫的歡樂,例如做壞事所帶來的快樂
快樂感覺終究會結束,並非存於一輩子的狀態吧
真正長存的那種好感覺,一輩子不忘的極好狀態,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謂的”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