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北工作至今,對於新北的地理環境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除了原本所學的土石流外,也涉略了水災.海嘯.,地震.大屯火山群,山腳斷層,乃至於核安....我只能說台灣本身就是一塊高風險的居住地阿~~防災雖然防不完,但也不能因此就不防....
回歸到政府防災體制的部分,雖然我們都知道中央即使有良策,仍需要地方政府實際執行,方能落實,也才能改變些甚麼,否則一切大概也只限於紙上談兵罷了,但目前的防災能量在中央以及地方,平均而論(當然也會有些出類拔萃並令人讚賞的公所與縣市政府,但這裡採平均值而言)不論是技術上或是認知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套一句某公所課長跟我說的話就是"強幹弱枝",以至於雖然政策有很遠大的願景,但是實際執行上卻困難重重,我深深地感覺要改變這一點只有從兩處著手:
一.增強地方(尤其是第一線)的防災能量,以縮小認知上與中央的差距,增強公所災害管理各個環
節的能力,這一點我認為目前公所均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著
二.中央制定政策的那些官員,應對實務面,執行層面有嫻熟的了解,以制定能真正有所效益,真正
有所幫助,並且真正能夠執行成功的政策.避免對整個環節不了解就嘴上說說,紙上草擬,弄
得地方人仰馬翻,結果還無所效益,造成公務體系人力上.資源上及時間上的浪費
也就是說,中央訂定相關作法前應審慎思維,集中思慮在真正能解決問題,帶來良好影響的政
策上面,以免地方單位在多如牛毛卻又良莠不齊的政策措施前耗盡人力卻又看不出甚麼成效
這第一個做法,目前中央單位以經費與技術輔導灌注在地方政府上面,從最近跑公所的心得來看,我覺得成效十分良好並且持續在進步當中
公所們不但應變中心設置完善,相關表單看板統一規格,地區計劃以及所有sop建置清楚之外,並在轄內任何大小活動(元宵節活動.櫻花祭.寺廟活動.發放相關津貼...)辦理時都設防災攤位以將防災宣導於無形....這已算是基本的
另外沿海岸線的公所由於牽涉核安議題,同仁能自行規劃相關疏散避難路線,自動調查每個點位所需運送的規模大小,配合轄內海陸空等相關交通疏運空具考量路徑大小等等.....我覺得真的很不錯.....並且他們親自將這些資訊繪製製作成以google地圖為底圖的疏散避難路線圖
烏來市公所並能將所有潛勢圖資以及需用到的資訊自製 烏來區政防災雲.....規模比我們246防災資訊網站上面的goole套圖那一塊功能還要多元....而且.......這是由公所課長自行製作(完全不是委外的喔........)...........